寻访“抗战之声”拍摄地

同心县红军西征纪念园小号手雕塑

  1936年,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访问陕甘宁边区,通过自己的走访和调查,撰写出著名的纪实性报告文学《西行漫记》(英文译名为《红星照耀中国》)。这本著作通过斯诺的亲身采访将红军艰苦卓绝的长征壮举报道给了国际社会。

  一面迎风飘扬的红旗,一位手持军号,举止间透着坚毅、勇往直前的红军小号手,这就是斯诺在宁夏预旺堡拍摄的《西行漫记》封面照片——抗战之声。在那个民族危亡的时代,红军小号手是吹响民族解放号角的象征,曾激励过无数的中华儿女奔赴抗日前线!

《西行漫记》1979年版

  1936年8月16日,斯诺结束了在陕北对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的采访后,来到了宁夏预旺堡采访西征红军指战员,这里是红军西征总指挥部驻地。斯诺不仅采访了彭德怀、徐海东等红军高级将领,对红军小号手也特别关注,在他的《西行漫记》有这样一段描述:“在预旺堡高高结实的城墙上,红军的一队号兵在练习吹号,这个堡垒一样的城中有一角落飘落着一面猩红的大旗,上面的黄色锤子和镰刀在微风中时隐时现,好像后面有一只手在抚弄一样。”

抗战之声(斯诺1936年拍摄)

同心预旺红军西征纪念碑

预旺堡北城墙东段复拍示意图

复拍"抗战之声"(2021年)

  《西行漫记》近三分之一的内容是在宁夏预旺堡地区采写的。封面照片的那位红军小号手到底是谁呢?直到1996年“抗战之声”主人公才被世人所熟知,他就是曾被授予海军少将军衔的开国将军谢立全!

  今天,请跟随我的脚步,寻访80多年前的“抗战之声”拍摄地,重温红色瞬间,倾听历史回响!

  1936年的8月,时任红一军团教导营党总支书记谢立全刚刚率部打了胜仗,穿着上级奖励的一套新军装和战友们一起畅谈战斗情景,这位衣着整齐、强壮挺拔的19岁红军干部谢立全,被独具慧眼的斯诺看中,便将他拉到了预旺堡的城墙上去照相,在“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红旗下,定格下一位红军战士头戴八角帽、腰挎手枪、手持军号,迎着朝阳、吹奏前进号角的画面。

埃德加•斯诺(1905-1972)

左权、彭德怀、聂荣臻、陈庚、孙毅、聂鹤亭(从左至右)在预旺堡城隍庙西征总指挥部驻地(斯诺1936年拍摄)

谢立全(1917-1973)

  斯诺将这幅照片命名为“抗战之声,足以代表红星照耀下的中国年轻、奋发、不屈的形象,让红军的身影从此传遍全球,让预旺堡城墙上的军号随之响彻世界。

  宁夏不仅是红军长征的经过地和最终结束地,也是红军西征的大本营和主战场。在这里开创了中国共产党民族区域自治先河,实现了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为这片热土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红色记忆。

  已被时光定格的小号手,依旧庄重而凝神的高扬号角。

  响彻寰宇的军号,仿佛仍在我们的耳畔回响,那是集结的号声,那是冲锋的号声,那是胜利的号声,那号声正在激励着我们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宁夏博物馆讲解员谢苏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