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诺镜头中的小号手

革命文物讲述人王凤杰(宁夏博物馆讲解员)在同心预旺堡城墙上

  一面迎风飘扬的红旗,一位手持军号,举止间透着坚毅,勇往直前的红军小号手,这就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在宁夏预旺堡拍摄的《西行漫记》(又名《红星照耀中国》)的封面照片——抗战之声。

  站在预旺堡古城墙上,回望85年前的历史瞬间。就在同一位置上,我踩在红军小号手还留有温度的脚印上,感觉自己和斯诺刚刚擦肩而过……

《西行漫记》1979年版

  1936年8月16日,斯诺结束了在陕北对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的采访后,来到了宁夏预旺堡、下马关、红城水、吊堡子等地采访西征红军指战员,当时的预旺县正是西征红军与国民党部队作战的前线,斯诺说,他在这里见到了“真正的红军”,明白了红军不可战胜的声誉从何而来。

  斯诺在预旺堡周边地区走访一个月时间里,完成了纪实性报告文学《西行漫记》中近三分之一的内容。不仅采访了彭德怀、徐海东等红军高级将领,还对红军小号手有这样一段描述:“在预旺堡高高结实的城墙上,红军的一队号兵在练习吹号,这个堡垒一样的城中有一角落飘落着一面猩红的大旗,上面的黄色锤子和镰刀在微风中时隐时现,好像后面有一只手在抚弄一样。”

抗战之声(斯诺1936年拍摄)

  这位红军小号手到底是谁呢?直到照片拍摄60年之后,“主人公”真实身份才被揭开。他就是共和国开国少将谢立全,来自著名的“将军县”江西兴国县,当年只有19岁的他,已经是红一军团教导营总支书记。

  1936年8月,谢立全刚刚率部队打了胜仗,他穿着上级奖励的一套新军装和战友们一起畅谈战斗情景,这时被独具慧眼的斯诺看中,将他拉到了预旺堡的城墙上,在“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红旗下,定格了一位红军战士头戴八角帽、腰挎手枪、手持军号,迎着朝阳、吹奏前进号角的画面。

埃德加•斯诺(1905-1972)

彭德怀在预旺堡城隍庙西征总指挥部驻地(斯诺1936年拍摄)

谢立全(1917-1973)

  宁夏是红军长征的经过地,也是红军西征的大本营和主战场。在这里,实现了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开创了中国共产党民族区域自治的先河。随着《西行漫记》广泛流传,红军小号手的身影从此传遍世界,为这片热土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红色记忆。

  被时光定格的红军小号手,曾激励过无数的中华儿女奔赴抗日前线,为中国共产党百年壮阔征程添写“精彩注脚”。

  今天,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那嘹亮的军号声依然在耳畔回响。听!那是集结的号声!那是冲锋的号声!那是胜利的号声!那号声,正激励着我们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斯诺(左三)与红十五军团部分战士在一起

预旺堡西征红军总指挥部旧址

宁夏博物馆“红旗漫卷——宁夏革命文物陈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