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独具 圆我梦想”残疾人文创作品展在宁夏博物馆展出 2020.08.14 日前,“匠心独具 圆我梦想”残疾人文创作品展在宁夏博物馆展出,本次展览由宁夏残疾人劳动服务就业中心主办,宁夏博物馆、宁夏启航文昶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宁夏残疾人手工艺师行业协会承办。集中展出的“匠心独具 圆我梦想”残疾人文创作品大赛评选出的优秀作品,展品包括刘玉凤丝绫堆画、王辉贺兰砚、左文俊书画、田慧君刺绣、陆梦蝶书籍、李小花剪纸等,共计216件。
“长渠流润宁夏川”李鹏摄影作品展将在线上线下同步亮相 2020.05.13 长渠流润,千年一脉。唐徕渠不仅是宁夏川的血脉通道,更是生于斯、长于斯的生活根脉。古渠沿线的千万人家,沿渠而居、伴水而生,尽享黄河天赐的灌溉之利。宁夏文联文艺创作扶持项目推出的“长渠流润宁夏川”李鹏摄影作品展,用影像聚焦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宁夏引黄古灌区的风土人情,以唐徕渠为脉络,定格一个个鲜活的人物,用百姓生活折射时代发展,多维度呈现宁夏黄河文化元素。
悠然心会——王成国画作品展 2019.11.15 本次展览展出宁夏青年画家王成作品60余幅,涵盖大写意花鸟,佛、道、释线描人物等国画作品。画展的举办既是对新中国70华诞的艺术礼赞,也是宁夏美术届对本土青年画家成长的深情眷顾。 王成是近年来画坛倍受关注的实力派青年画家,他的大写意花鸟画,立足笔墨传统,坚持宁拙勿巧,大音希声之境。他于道、释人物画,追求道技并行,取意为上的创作理念,在情节铺排与画面营造上,求境外之境,追法外之法。在小品画中,以天趣禅机为本旨,以笔墨情性为依托。渐趋形成了自己相对独力的创作风格。
朔色长天——第六部分 / 塞北江南 2020.03.30 西夏末期连年征战,宁夏地区经济衰败,农业荒芜,社会动荡。忽必烈建元之后,国家空前统一。元统治者吸取先进的中原经济文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宁夏地区的社会经济得到了很快的恢复和发展。公元1288年,将甘肃行省下设的中兴路改为宁夏府路,此为“宁夏”一名之始。元末明初,回族形成。明清时期,宁夏社会稳定,回族进一步发展壮大。元明清三代,历时600余年,宁夏地区社会经济相对稳定,文化多元,中原农耕文化和边塞草原文化交流、融合,使宁夏呈现出“塞北江南”的美丽景象。
朔色长天——第五部分 / 大夏寻踪 2020.03.30 党项人是古羌族的一支,早期生活在我国西北黄河上游一带,后逐渐内迁至今宁夏、陕西、甘肃地区,依附于唐王朝,并在长期掌控夏州地方政权的过程中强大起来。公元1038年党项首领元昊建国称帝,国号大夏,定都兴庆府(今银川市)。因其在宋朝西北方,中原地区习惯称之为“西夏”。西夏先后与两宋辽金对峙鼎立,共历十主,历时190年。西夏地处中西文化交流的丝绸之路上,形成了一种受中原汉文化影响为主的多元文化,同时又表现出很强的民族特色。
朔色长天——第四部分 / 丝路重镇 2020.03.30 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是我国与周边甚至遥远国家交往最为频繁的时期。自汉代张骞凿空西域以来,一条始于长安、经河西走廊、穿越天山南北、横跨中亚、直达波斯和罗马的陆上丝绸之路,空前繁盛。宁夏当时作为丝绸之路东段北道上的必经之地,贡使、商贾、僧侣等大都经过此地进入中原王朝,因此留存有大量中西交流的遗迹遗物。
朔色长天——第三部分 / 帝都藩屏 2020.03.30 汉代,宁夏南北分属安定郡及北地郡。两汉时期,宁夏作为边陲重地,中央王朝大力推行移民屯垦实边政策,汉、羌、匈奴等民族共存生息,经济不断发展,农牧并重。借助地利,引黄开渠灌溉、阡陌纵横、良田沃野,盐铁资源日益兴盛,带动了手工业进步与商贸、交通的快速发展,城邑星罗棋布,多元文化特色鲜明,宁夏成为守御边疆、拱卫关中的重要北方门户。
朔色长天——第二部分 / 西戎春秋 2020.03.30 春秋时期的宁夏分属于义渠戎、乌氏戎、朐衍戎三个戎族方国。20世纪60年代以来,宁夏地区陆续发现了西周时期的孙家庄、姚河塬文化遗址,表明西周早期宁夏南部地区已属周朝疆域。固原杨郎与彭堡、彭阳草庙、西吉新营等春秋战国时期墓地的考古发掘,出土了各类生产生活用具、兵器、车马器和装饰品等青铜文化遗物,揭示出古代游牧民族生活的繁荣景象和青铜文化在欧亚草原广大地区传播交融的脉络。同时,这一时期的文化遗存,也进一步证明了宁夏先民是草原丝绸之路上的先行者、开拓者。
美在阿拉善——岩画与居延汉简艺术展 2019.11.25 此次“岩画与居延汉简艺术展”分为“仰观俯思·山海探幽”“千载咏叹·披图可览”“弱水流沙·木石共思”“丝路芳华·鉴古开今”四个章节,共展出阿拉善珍贵岩画实物39件、石雕6件、居延汉简60枚、岩画拓片60幅。岩画内容有人物、动物、符号及狩猎、祭祀、舞蹈等,简牍则是在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出土的居延汉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