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黄河流域博物馆联盟成立暨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研讨会在河南郑州召开,宁夏博物馆馆长李进增对宁夏历史文化资源、当前全区开展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工作进行交流发言。

黄河流域九省区博物馆负责人围绕“博物馆与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主题展开研讨,宁夏博物馆馆长李进增作主旨发言

  12月23日,黄河流域博物馆联盟(以下简称“联盟”)在郑州成立,沿黄九省(区)45家博物馆将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涵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担当起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使命。

  “黄河流域博物馆丰富的文物藏品,承载着沿黄地区人民的共同历史记忆,在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坚守文化根脉、讲好黄河故事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宁夏博物馆馆长、研究员李进增说,宁夏历史悠久,4万年前灵武水洞沟就有人类繁衍生息,青铜峡鸽子山遗址考古揭示出1万年前古人类原始农业萌生,见证了这一地区为中华民族孕育了灿烂辉煌的黄河文明。

  黄河文化经久不息、历久弥新,在中华文明的浩瀚星空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印记。李进增说,黄河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根源文化、核心文化、主干文化,是黄河流域劳动人民创造的全部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黄河流域内出现的全部文明成果都是黄河文化的要素,其中文化遗存是最重要的物质载体。

2017年鸽子山遗址考古发掘现场

  通过对文物和遗址的发掘研究,李进增认为,黄河文化萌芽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孕育在新石器时代,形成于秦汉时期,黄河文化在民族文化融合过程中始终起着引领、主导、核心的作用。同时,黄河文化也是宁夏多元文化的源头和主干,宁夏的历史发展揭示了黄河在中华文明演进、中华民族融合发展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黄河在宁夏境内流程397公里,素有“天下黄河富宁夏”的美誉。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文物保护中心主任、研究员马建军告诉记者,2017年宁夏引黄古灌区被国际灌溉排水委员会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这是黄河流域干流上首个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也是中国古代对大江大河有效开发和利用的典范,见证了黄河流域为中华民族孕育出灿烂辉煌的农耕文明。

宁夏引黄灌渠

  “历史上的各个朝代,在宁夏掀开了一浪高过一浪的开发热潮,这些与黄河密切相关的人类活动,形成了丰富多样、内涵丰厚的文化遗产,为当今辉煌的黄河岸边人文景观以及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提供了支撑。”马建军说。

  在“联盟”成立前的相关筹备工作中,宁夏博物馆副研究员李鹏参与其中,他见证了“联盟”成立的全过程。李鹏告诉记者,此次首批入列“联盟”的博物馆共包括宁夏博物馆、固原博物馆、西夏博物馆、石嘴山市博物馆、盐池县博物馆在内的黄河流域九省(区)的45家博物馆。“45家联盟成员单位将联合策展推出‘大黄河文明’系列展览,在2020年首展中,九省(区)的100件具有代表性的文物将会‘惊艳亮相’,以此彰显黄河文化的精神实质和时代价值。”

  “联盟”成立当天,央视《国家宝藏》2020年春节特别节目“黄河之水天上来”国宝音乐会同时启动,栏目组将从黄河流域九省(区)中分别选出一件代表性的文物,并由国内外知名表演艺术家演绎国宝的今生乐章。“宁夏博物馆馆藏国宝‘石刻胡旋舞墓门’将有幸亮相央视综艺频道春节黄金档,展示宁夏与黄河文明的渊源。”李鹏说。

《丝路古忆——西夏文物特展》在澳门博物馆展出

  “作为‘联盟’的参与发起单位之一,我们更应该抓住‘联盟’成立这一历史性机遇,在拓展黄河文化传承载体和传播渠道上迈出坚实步伐,推动黄河文化‘走出去’。”在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纪念日前夕的一次展览,让李鹏感触颇深。作为澳门博物馆今年唯一引进的展览项目,“丝路古忆—西夏文物特展”集中了宁夏考古发掘的西夏文物精品148件(套),包括西夏文字、工艺、建筑等,其代表性和数量概括地阐释了西夏时期的文明发展,为期115天的展览共吸引了澳门市民及世界各地游客14万人次参观。

  “展出的所有文物都是能充分反映宁夏境内黄河文化深厚底蕴的馆藏珍品,观展人数超出了我们的预期,展览不仅吸引了澳门同胞的极大关注,一些外国游客也从中感受到了宁夏境内黄河文化的灿烂。”李鹏说。

  “此次展览是宁夏与澳门两地文博机构的首次文化交流,我们的初衷不是‘亮宝’,而是‘对话’,就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黄河文化走出去,将更多更好的黄河故事、宁夏故事讲给世界听。”李进增说。

  “联盟”成立后,宁夏将如何进一步保护弘扬传承黄河文化?马建军说,宁夏文旅部门将系统梳理黄河文化在宁夏的孕育、演进和发展历程,以文物遗存为依托,以陈列展览为载体,以学术研究为立足点,以拓宽传播渠道为手段,以开展对外交流为纽带,不断扩展黄河文化的影响力和感召力,自觉担当起黄河文化的保护者、传承者、弘扬者,讲好新时代黄河故事的宁夏篇章。